首页>>按类别>>哺乳动物>>翼手目

大蹄蝠

2023-01-16 16:16:51 229

大蹄蝠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体型大,前臂长83-98mm。耳大,呈三角形。马蹄叶略呈方形。其两侧各具4片小型附叶;马蹄叶上方为一横列的中叶,中央具3片突起的纵棱;再其后为顶叶。额部中间有一腺囊开口。头骨吻部由前向后逐渐升高,呈斜坡状。矢状嵴发达。上颌第1小前臼齿位于齿列外。上体棕褐色,下体毛黄褐色,毛基暗褐或栗褐。

大蹄蝠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国内分布于安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贵州、湖南、湖北、江苏、江西、陕西、四川、浙江、云南、西藏、香港、澳门及台湾。国外分布于柬埔寨、泰国、印度、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南亚和东南亚地区。

大马蹄蝠多栖息于湿度较大的喀斯特洞穴或废弃坑道的高处,主要选择黑暗带作为栖息位点。

大蹄蝠的详细介绍

大马蹄蝠体形甚大,前臂可达近100毫米,耳也大、三角形,毛长而细密,体色变化大,背色烟褐甚至黑褐,腹色灰褐,有些偏紫褐。

1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大马蹄蝠常数十或数百只生活在一起,也有的单只挂于顶壁,常与其他蝙蝠混居,同栖一洞的曾见有普氏蹄蝠、中菊头蝠、皮氏菊头蝠、鲁氏菊蝠、中华鼠耳蝠、毛腿鼠耳蝠、绒鼠耳蝠和折翼蝠等。大马蹄蝠11月冬眠,冬眠时多处在洞道深处,翌年2-3月开始活动,出眠后移于洞口附近,有的甚至在光度大、温度高的环境里。冬季不迁飞,1月上旬当洞口气温10℃时,它们双翅褶迭并列于体侧,洞内湿度大,毛上具水珠,受干扰后少数起飞。捕回喂水当水沾湿胸毛时,它们用左后肢倒挂,用右后趾瓜梳理胸毛,并将梳出的水,放入口中舔去,如此反复多次。

2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大马蹄蝠一般夏季夜间外出觅食飞翔于居民区、农田、林间上空,捕食昆虫,飞行较缓慢,其中尤以鳞翅目蛾类昆虫为主。


大马蹄蝠的繁殖期与栖息地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大马蹄蝠夏初繁殖,贵州贵定5月中旬已有临产的孕蝠,胎仔一枚居右侧子宫内;安龙和罗旬,6月中旬均见有外耳孔未开,眼未睁的幼体,体重13-14克,前臂长37-41毫米,胫长17毫米。在海南3月中旬已有孕蝠。据Medway(1987)记载马来西亚的大马蹄蝠1年繁殖2次,2-5月和9-10月均见孕蝠。


保护级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2008年 ver 3.1——无危(LC)。

3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4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