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按类别>>哺乳动物>>翼手目

大足鼠耳蝠

2023-01-18 14:17:44 226

大足鼠耳蝠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体型稍大,较粗壮。前臂长54-61mm。耳较短,前折不达吻端;耳屏短,端部稍尖,长不及耳长之半。翼膜止于胫部中间或基部。后足特大,爪锋利,后者连爪长度与胫部几乎相当;距特长。尾末端一节尾椎从股间膜后缘穿出。体毛短,呈绒毛状;上体毛浅褐灰色,下体灰白色,曾采到白化个体。

大足鼠耳蝠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国内分布于福建、安徽、江西、广西、江苏、浙江、山东、山西、云南、广东、四川、澳门及香港。国外分布于老挝和越南。

大足鼠耳蝠栖息在阴暗潮湿的大山洞中。常聚集数十只或数百只以上的群,可见与中华鼠耳蝠及其他种蝙蝠栖于同一洞穴。

大足鼠耳蝠的详细介绍

大足鼠耳蝠因具有在水面捕捉鱼类作为食物的特殊习性,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常集群栖于丘陵或山区、岩洞内。秋末初冬发情,次年6月产1仔。成体一般体重20g-30g,头体长60mm-65mm,是体形较大的一种鼠耳蝠。最典型的形态特征是后足异常发达,长约20mm,相当于其它以昆虫为食的鼠耳蝠后足长度的两倍,且后足十分尖利,如同鱼钩。

1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大足鼠耳蝠是继墨西哥兔唇蝠、南兔唇蝠和索诺拉鼠耳蝠之后被发现的又一种食鱼蝙蝠,并且是首次在中国发现的食鱼蝙蝠。这在全亚洲是第一次,在全世界是第三次。大足鼠耳蝠食鱼特性的发现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它再一次证实动物某一类特殊的生活习性可以在不同地区、各自独立地起源。它们数量稀少,相关部门应加以保护。

2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大足鼠耳蝠没有季节迁飞习性,常集群栖于丘陵或山区、岩洞及城墙石缝内,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包括福建、广西、浙江、香港、山东、陕西、江苏、安徽、江西和云南的部分地区,北京地区是很少见的。


大足鼠耳蝠在水面上会采用拖网式(Trawling)捕食行为,这与国外的捕鱼蝙蝠行为相同。它在水面捕食与它们的回声定位信号的特征有关。大足鼠耳蝠回声定位信号属于扫频时程较短、主频较低的FM类型。

3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这种叫声适合在开阔且背景噪声较低的环境捕食。如果大足鼠耳蝠在草地近地面捕食昆虫,背景产生的回声掩盖了由猎物反射的回声,就产生了背景干扰效应。大足鼠耳蝠不能从回声中获取关于猎物的精确信息,因此无法判断猎物的具体方位;而相对“平静”的水面,对大足鼠耳蝠来说噪声干扰要小得多。


在北京的大足鼠耳蝠主要吃鲫瓜子(鱼)等三种鱼。其中的宽鳍鱲爱在水面上游动,甚至跳出水面,因此它们暴露出水面的身体,相对水面而言能更有效反射大足鼠耳蝠发出的超声信号。


已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近危NT。

4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