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蝠栖息于高大岩洞中,3-5只或10余只潜伏在洞壁高处,多为单个个体悬挂。夜间出洞捕食飞虫,黎明前归洞。同洞常可见大群的亚洲长翼蝠(<Miniopterus fuliginosus>)和其他种蝙蝠,但不混群。主要筑巢区为海拔400-1700米的石灰岩岩洞。巢从洞口开始,可能一直进入到洞中1500米。南蝠的学名是国际动物命名法规认证的最短的名字。
南蝠所捕食的昆虫(苍蝇,蚊子等),很多是人类的害虫。而且捕食昆虫的数量巨大。南蝠在一个夜晚能吃掉,相当于自身体重25%到50%的昆虫。因此,可以说南蝠是害虫的自然天敌,在维护农业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属于次级消费者。在生态为上十分重要,南蝠的经济价值和环境价值不可低估,不仅帮助传播花粉使作物增产,还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
已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