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按类别>>哺乳动物>>翼手目

大棕蝠

2023-01-18 15:39:37 294

大棕蝠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大体型蝙蝠。前臂长48-50mm。尾长30-55mm。体重21-31g。全身被短绒毛,背毛棕褐色,尖端稍有发光的短白毛,体被白黄褐色,翼膜为淡黄褐色。身体下部、胸部、腹部均被灰棕色绒毛。耳短,基部较厚,向前折叠超过吻端。耳屏较大,基部较宽,末端尖细。翼膜发达,止于趾基部。尾膜整体呈三角形,其上生有白毛。距缘膜呈三角形,尾发达,贯穿在尾膜内,仅末端略突出,约为体长2/3。

大棕蝠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国内广泛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内蒙古、北京、上海、天津、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宁夏、西藏、青海和重庆。国外遍布于整个欧亚大陆。

大棕蝠在夏季栖息在房含棚顶、阔楼,夹壁墙,木制的水塔等各种不同的隐蔽所里,但不一定只选择建筑物,也栖息于岩隙之中。隐蔽所除要求黑暗,适宜的温度以外,对安静等其它条件要求也较严格。冬季栖息环境不详。

大棕蝠的详细介绍

大棕蝠栖息地类型多样,包括山洞、岩石缝隙,房舍的屋檐以及门、窗、墙缝的空隙中。主要发出短而宽带的回声定位声波,以鞘翅目昆虫为食,也会捕食双翅目昆虫。在国内分布有4个亚种,即北方亚种 <Eptesicus serotinus pallens>、南方亚种 <E. s. andersoni>、台湾亚种 <E. s. horikawai>和中亚亚种 <E. s. turcomanus>。虽然大棕蝠在国内分布广泛,但种群数量较少,比较罕见。

1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大棕蝠群息,而不同种也能群息同一个场所,一般由几十只到几百只组成群体,匍匐于房顶的过木或房梁夹缝中或倒挂在梁上。大棕蝠有记忆能力,当飞出进入洞时, 不发出声音,当飞出后立即用网把洞门塞上,当飞回后,他不发出声音,他们只记洞口是无阻,高速度飞回进入网中。


大棕蝠对光照极度敏感,反应仅次于水鼠耳蝠,处在黑暗期依太阳或季节不同而不同控制其体内生理生化和机能,大棕蝠这种依照太阳或季节控制动物生理化习性和机能,明显地随着日光照射时数减少而繁殖,故叫短日类动物。

2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大棕蝠在日落黄昏或天明前后,夜色苍茫时飞出觅食,主要以大型的鞘翅目昆虫为食,也食双翅目昆虫。每当幕色降临之时,大棕蝠飞出栖息地忽上忽下,急剧地变动飞行方向形成游戈式飞形,似乎杂乱无章飞行,其实是追逐昆虫觅食。在空中施展全身技巧, 有时能急转360度。在飞行时不断从喉咙和鼻子发出声波故嘴鼻为声纳“ 发射器” ,大棕蝠能一秒钟发出50组超声脉冲,同时能准确接收和分辨同样数目回声,能迅速判明物体距离和大小,同时能探测几个目标的形貌和位置。凡是发音在C调以下的昆虫都能免出被它捕捉。蚊虫发音D调至F调,与G调相当,则容易被捕捉。大棕蝠一分钟可捕十几只昆虫。

3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大棕蝠越冬地点不详,它们大概无长距离的迁移。


大棕蝠秋天短日照时交配后,卵子不立刻受精, 精细胞保存在雌体输卵管内到翌年春天,当食物( 昆虫) 出现时,才进行受精开始卵裂,胚胎发育。大棕蝠幼崽, 产后会爬而不睁眼,不能飞,靠吸吮乳汁生活。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