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长耳蝠
濒危别名:长耳蝠,Plecotus taivanus
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头部褐色,吻端明显突出,鼻孔大。
详细介绍
台湾长耳蝠仅分布于我国台湾。是典型的夜行性动物,曾发现利用树洞栖息。发出典型短持续的回声定位音波探测环境与猎物,还可以聆听猎物发出声音来锁定并猎捕在叶面上的猎物。
为小型蝙蝠。体长40-50mm,前臂长36-43mm,尾长42-56mm。头部褐色,吻端明显突出,鼻孔大。背毛基部为深棕色到黑色,顶端黄褐色;腹毛颜色浅,常呈灰白色。耳廓巨大,耳长大于耳宽,顶端钝圆。耳屏宽长约为耳长一半。翼膜宽圆,连接到左右延伸到趾基部。
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 (2004)评估为濒危EN。
分布范围
仅分布于我国台湾。
习性形态
为小型蝙蝠。体长40-50mm,前臂长36-43mm,尾长42-56mm。头部褐色,吻端明显突出,鼻孔大。背毛基部为深棕色到黑色,顶端黄褐色;腹毛颜色浅,常呈灰白色。耳廓巨大,耳长大于耳宽,顶端钝圆。耳屏宽长约为耳长一半。翼膜宽圆,连接到左右延伸到趾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