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氏管鼻蝠体型小,前臂长约29mm;鼻 孔前端突出延长成短管状,鼻吻部深灰褐色。耳圆无缺刻,耳屏尖长,长度约为耳朵之半。背毛基部黑色、中部浅灰色,毛尖深灰褐色,使背部整体毛色呈灰褐色。腹部呈灰白色,腹毛基部黑色或灰黑色、毛尖银白色。后足 背面及股间膜覆盖稀疏的灰褐色毛发。股间膜呈浅灰褐色,腹面毛色比背部浅,膜边缘 的毛向后延伸游离可见。翼膜延至第1趾中部。头骨较小,颅全长15.06-16.01mm,脑颅稍膨大,吻突窄,凹陷较发达。矢状嵴与人字嵴不明显,颧弓相对发达,且下颌骨冠状突较高且宽。齿式:2.1.2.3/3.1.2.3=34。
该种首次由Thomas(1891)在缅甸发现并描述,其后老挝、越南等报道有分布。Francis 和 Eger(2012) 首次报道该种分布我国广西和贵州,吴梦柳等(2017)报道了广东和江西分布新纪录。国内分布于广西(十万大山和靖西)、贵州(荔波)、广东(封开)和江西(九连山)。
Francis和Eger(2012)认为<M. feae>与<M. cineracea>为同物异名。吴梦柳等(2017)采集标本与模式 标本(MSNG 44037, Thomas 1891)毛色存在一定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