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管鼻蝠
近危别名:Murina puta
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鼻孔延长成短管状。
详细介绍
台湾管鼻蝠仅分布于我国台湾。发现利用香蕉枯叶栖息。发出典型的短持续和宽带的回声定位声波,用于在林间空地上捕食昆虫。
为中等偏小型蝙蝠。体长40-53mm,前臂长33-39mm,尾长32-46mm。头部毛为褐色,吻端明显突出,鼻孔延长成短管状。背毛浅褐色或灰褐色,腹毛颜色较浅,常呈灰白到灰褐色,被毛厚而柔软。耳廓较大,耳长大于耳宽,顶端钝圆。耳屏长而窄。翼膜宽圆,延伸连接到趾基部。尾膜及足上均覆盖有细而密的毛。
已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近危NT。
分布范围
仅分布于我国台湾。为中海拔山区森林性蝙蝠,以昆虫为食。为台湾特有种。
习性形态
为中等偏小型蝙蝠。体长40-53mm,前臂长33-39mm,尾长32-46mm。头部毛为褐色,吻端明显突出,鼻孔延长成短管状。背毛浅褐色或灰褐色,腹毛颜色较浅,常呈灰白到灰褐色,被毛厚而柔软。耳廓较大,耳长大于耳宽,顶端钝圆。耳屏长而窄。翼膜宽圆,延伸连接到趾基部。尾膜及足上均覆盖有细而密的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