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仁滑蜥外文名Huanren dwarfskink,无亚种。
桓仁滑蜥主要摄食蚊、蝇、蜘蛛和蚯蚓以及昆虫幼虫和蛾类。人工饲养中的个体亦食面包虫幼体,喜食程度稍差。桓仁滑蜥每年4月末开始出蛰,5月交配,7月产仔,10月开始入蛰。由于桓仁滑蜥自身抵御敌害的能力较弱,所以天敌较多,主要有蛇、黄鼬、一些猛禽和鼠类等。
桓仁滑蜥的雌体每产2-5仔,多为4仔,年产1次。产仔时,卵膜经泄殖肛孔时破裂,直接产出幼仔。个别产出时,卵膜未破,透明卵膜将幼体包于其中,数秒钟后,幼体摆动,卵膜破裂。若卵膜不破,稍后,幼体即全身急迅扭动,将卵膜撑破。初产仔蜥腹部有脐带,很快就干枯,由于幼体爬行在地面上而将其擦掉。
1981年5月首次采集桓仁滑蜥标本时,种群数量已明显下降,群众称“已败了”。因是当地群众用桓仁滑蜥作药用。由于民间用药的扩大,对滑蜥的采捕量继续增加。1996年每条价格比1981年增涨了100-150倍,随着桓仁滑蜥经济价值的增大和采集难度的增加,滑蜥种群会继续减少。
桓仁滑蜥濒危主要原因是生境的破坏。以前桓仁滑蜥生活在斜坡上的草丛中或石块下,遇到天敌或受到惊吓后常隐于其中。后来,山底的斜坡大多被开垦成农田,使得桓仁滑蜥生活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除环境因素外,人的猎捕是其群体锐减的另一原因。当地盛传桓仁滑蜥具有治疗癫痫等多种疾病的功效,因此当地人和许多外地人都慕名前来求购,致使每只的交易额在百元以上。这样当地居民就在农闲时大量捕捉桓仁滑蜥,捕获后立即处死、晒干,等待出售。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 2018年 ver 3.1)——极危(CR)。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1991年被列入中国《辽宁省重点保护动物名录》。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