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按类别>>爬行动物>>有鳞目

蟒蛇

2022-11-14 14:27:09 392

蟒蛇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体长常见的3-5米。头颈部背面有一暗棕色矛形斑,头侧有一条黑色纵斑从鼻孔开始,经眼前鳞、眼斜向口角。眼下亦有一黑纹向后斜向唇缘,下唇鳞略有黑褐斑,头部腹面黄白色,体背棕褐色、灰褐色或黄色,体背及两侧均有大块镶黑边云豹状斑纹,体腹黄白色。
头小,吻端较平扁,吻鳞宽大于高,背面可见,鼻孔位于鼻鳞两侧,鼻间鳞长度不到宽度的1.5倍;其后为一对较大的前额鳞;额鳞成对;眼中等大,瞳孔直立,椭圆形;眼前鳞2,;眼上鳞1,较大;眼后鳞3或4;眼下鳞1;头顶、颞部均为较小的鳞片;上唇鳞11-13片,第1、2上唇鳞有唇窝;体鳞光滑无棱,颈部54-64行,中段64-72行,肛前40-44行;腹鳞窄小255-263片;肛鳞完整;泄殖肛孔两侧具爪状后肢残迹,尾下鳞63-71对。

蟒蛇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分布于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香港、云南、西藏自治区),印度尼西亚(巴厘岛,爪哇,苏拉威西岛),老挝,缅甸,尼泊尔,泰国,越南。
引进地区:新加坡、美国(佛罗里达州)。
栖居于热带、亚热带低山丛林中,需要常绿阔叶林或常绿阔叶藤本灌木丛,以及良好的洞穴供休息及隐蔽。垂直栖息高度为海拔10-4050米。

蟒蛇的详细介绍

蟒蛇拉丁学名Python bivittatus,是蟒科,蟒属大型爬行动物。

蟒蛇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

蟒蛇善攀援,可长期生活在水中,嗜昏睡,夜行性、杂食性。该种喜热怕冷,25℃时活动状态一般;30℃以上时很活跃;20℃时不活动或少活动;15℃时便开始呈麻木状态;温度持续在5-6℃以下时,蟒蛇即死亡。当室温上升到35℃以上时,不喜活动;在强烈阳光下曝晒过久也会死亡,取食温度要在25℃以上。

蟒蛇的活动情况因季节不同而异,冬季一般不活动,气温回升到25℃以上时,仅中午之后短暂出现。在春、秋季节,日出后活动,夜间少活动。高温天气多夜间活动取食,午后常躲藏阴凉处休息。高热过后开始变得活跃。雨天活动少,刮大风时则进入洞中隐蔽。有群居冬眠的习性,冬眠期约4个月,寒冷地带约5个月。冬眠大多利用自然洞穴、兽穴及岩窟。

捕食时常慢慢爬行接近猎物,迅速咬住后用身体缠绕致死,并压扁成长条形,然后分泌唾液,使食物润滑吞食。可吃10-15千克重的山羊、鹿、麂、猪等动物,常食鼠类、鸟类、爬行类及两栖类。蟒蛇食量较大,一次可吞食与体重相等重或超过体重的动物。该种消化力强,除猎获物的兽毛外,皆可消化,但饱食后可数月不食。

蟒蛇捕到猎物,无论其体型大小,都是不经咀嚼方就把猎物吞下。蟒蛇的这种吞食方式主要来源于它们下颌的特殊结构。下颌骨由彼此独立的两大部分组成,这两部分可以交替运动,为了更好的进食,蟒蛇在竖起前身同时,将嘴张大,咬住猎物,然后再闭合上下颌骨,依次让每个上下颌轮换的运动。如果这时有其他动物来进攻,它便立即将已吞进肚的食物吐出后逃离。

蟒蛇要经过2-3年的生长,性器官才基本发育成熟,其生殖年龄一般在2.5岁以上。1条雄蟒可先后与数条雌蟒交配。成熟特征为:雄蟒身躯修长,尾部瘦尖 ,生殖孔两侧的钩长,外露明显,生殖孔两侧受到按压可见生殖器官。雌蟒身躯肥胖,尾部稍丰满,生殖孔两侧的钩短,不明显外露,生殖孔两侧受到按压时不见生殖器官露出。

蟒蛇的交配期一般在3-8月份。蟒蛇发情时,雌蟒从皮肤和尾基部的腺体分泌出其特征气味以引诱雄蟒,雄蟒会跟踪气味找到雌蟒,相遇后即进行交配活动,交配过程长达1-3小时。交配后,雌蟒开始受精,孕卵约121-140天,此期间不进食。

孵化时间与外界气温有关,一般常温情况下为60 天左右。孵化时雌蟒用身体围绕成塔状或帽状的窝,盘伏在卵堆上,靠节律性收缩肌肉使体内发热。在整个孵化过程中,雌蟒不进食,不爬动。孵化期间雌蟒不能承受惊吓。卵被连续孵化55-61天就陆续破壳,这时卵壳失去韧性,幼蟒会用头及身体猛烈撞击并撕咬破壳而出。
蟒蛇产卵时间为3小时左右 , 有时持续几天,产卵数8-103枚,卵为白色,每个重100-130克,长7-10厘米, 宽5-6厘米,呈长椭圆形,似鸭蛋大小。产完卵的雌蟒,有护卵习性,一般此时期也不进食,继续消耗体内营养。

蟒蛇是东南亚地区广布的物种,但各分布地区均普遍有人口下降迹象。从2002-2012年10年期间,该种在两个局部分地区的存有量下降超过80%,它已经在其分布范围内的两个主要地区被列为极度濒危,这是一个较高的下降比例。在2002-2012年,由于多种目的的过度开采,蟒蛇的数量保守估算在全球范围内已经下降了至少30%,此比率可能接近或超过1992-2002年这期间下降比率的50%。由于栖息地丧失的影响,该种数量的急剧减少没有停止。 因此被列为易危物种。

蟒蛇数量主要减少的原因,是人为收获蛇皮,传统药物和宠物贸易以及自然栖息地退化。蟒蛇在越南、柬埔寨,老挝和越南是相当罕见的动物(Q.T. Nguyen & T. Neang pers. 2011.8)。越南红色濒危动物数据估计,这个物种在这个国家10年的下降比率超过80%。

因为遭到大量猎杀,蟒蛇在中国大陆变得很少见,这个曾经被用于食用和获取蛇皮的物种,2002-2012年来在中国的数量下降幅度大约为90%(Wang Xie. 2009),尽管在香港它仍然是受保护物种。在印度尼西亚的任何地区都没有该物种的相关数据可供查找,(M. Auliya pers. 2011.9),但在印度尼西亚也是非常罕见,即使是野生动物交易者也很难找到(M. Auliya & M. D. Iskandar pers. 2011.9)。在泰国,蟒蛇则受到良好的保护(T. Chan-ard pers. comm. 2011.9),但由于大量开采行为在当地已经减少,所以该种生境丧失程度较轻。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易危(VU)。

2021年2月5日,蟒蛇由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调整为国家二级。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