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头海蛇
二级别名:蛋海蛇
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腹鳞小,其宽度不超过相邻体鱗的2倍
详细介绍
龟头海蛇拉丁学名Emydocephalus ijimae,为眼镜蛇科龟头海蛇属的爬行动物。
龟头海蛇生活于海水中。卵胎生。食鱼。
龟头海蛇是一种有着醒目白色条纹的动物。但近几年科学家发现,龟头海蛇的外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们代表性的条纹正在消失不见,很多都是出现了全黑色的外表。研究后发现,人类排放出越来越多的污水,让龟头凯蛇不得不面对更多的毒素。为了让毒素对自己的伤害降到最低,他们学会将毒素储存在皮肤中,就进化成现在没有白色条纹的纯黑色外表了。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分布范围
分布范围还是比较广,除中国南部海域,台湾省周围的海域,琉球群岛海域,日本海域以外,马来群岛南端的海域以及澳大利亚周围的海域也都有龟头海蛇繁衍生息。
习性形态
全长559~864毫米。头颈不易区分,鼻孔背位;体前段圆柱形,后段及尾侧扁。上唇鳞3枚,第二枚特大;无鼻间鳞,鼻鳞相切;前额鳞4枚,横排,中央2枚很大;额鳞六角形;眶前鳞1枚,眶后鳞2枚;颞鳞2枚+3枚。背鳞光滑,覆瓦状排列,颈部15~17行,中部17~19行;腹鳞138~142枚,肛鳞2枚,尾下鳞23~28对。背面深栗色,自颈至尾有黑褐色环斑,间隔较环斑宽;前颞鳞至口角有1条黄褐色斜纹,头背前部有1个黄色弧形斑,吻和咽部淡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