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雁
近危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有一个灰色而肥胖的身体,两性类似,成鸟头和颈背白色,黑喉,粉红色的雁喙和腿蹼,披风羽黑色,被羽深蓝灰色,上面布满了白色的斑点
详细介绍
帝雁(学名:Anser canagicus)外文名Emperor Goose,是雁属中体形大,个体重的鸟类。
除繁殖期外,帝雁成群活动,群通常由数十、数百,甚至上千只组成,特别是迁徙期间。在地上行走灵活,行动敏捷,休息时常用一只脚站立。游泳、潜水均好,但不能持久非不得已时,很少潜水。行动极为谨慎小心,警惕性很高,特别是成群在一起觅食和休息的时候,常有一只或数只灰雁担当警卫,不吃、不睡,警惕的伸长脖子,观察着四方,一旦发现敌人临近,它们首先起飞,然后其他成员跟着飞走。
每年的5月下旬,帝雁便飞抵阿拉斯加的北极海岸平原,开始筑巢繁殖。巢区通常选择在苔原带地势较高处,里面敷以杂草,6月初产下一窝卵,每窝4-7枚,孵化期22-23天。一旦小帝雁破壳而出,母雁便携其子女们举家迁移至河流、小溪边。因为刚孵出的小帝雁尚无飞行能力,须找一个隐蔽场所来逃避天敌的捕杀。在此期间,一些帝雁家庭会和雪雁自动联合成一群体,数量可达150-250只。小帝雁在母亲的辛勤抚养下茁壮成长,短短的35-45天,即可展翅高飞了。
帝雁分布范围有限,被认为有一个适度数量减少的趋势,虽然还不清楚其下降的原因,但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已被列为生存近危的物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分布范围
帝雁分布区仅限于白令海,在北极和亚北极的美国极东北端阿拉斯加繁殖,越冬从东部沿海至俄罗斯,主要沿冰面到阿留申群岛海岸。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半岛的数量较小,有极少数南下至美国加州。
原产地:俄罗斯联邦、美国。旅鸟:加拿大、日本。
帝雁每年大规模开始春季迁徙,它们在三月初从冬季栖息地俄罗斯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岛或司令群岛向春季牧场转移。这些帝雁在五月中旬之间抵达加拿大育空地区和布里斯托尔湾,卡斯科奎姆三角洲。帝雁春季在这些饲料丰富的地区觅食,准备初夏筑巢。 5月底和6月初,到达苏厄德半岛、圣劳伦斯岛和西伯利亚的繁殖地。秋季在八月下旬和九月初离开,踏上返回的迁徙路途,到11月底到达再次回到了阿留申群岛。
迁移是高度依赖天气条件,鸟类迁徙到春季的觅食地的冰消失。恶劣的天气条件可能使帝雁从前往下一个目的地,而特别的好天气可能让它们充分利用良好的觅食地为更长的时间。越冬和筑巢的行驶距离之间的地点范围从650到2500公里。
习性形态
帝雁平均体长约68.5厘米,翼展110厘米,体重2.8千克。有一个灰色而肥胖的身体,两性类似,成鸟头和颈背白色,黑喉,粉红色的雁喙和腿蹼,披风羽黑色,被羽深蓝灰色,上面布满了白色的斑点。未成年的蓝雪雁的毛色也像土鹅,可是深些。帝雁跟白雪雁能交配。它们的后代要不是正宗的蓝雪雁就是正宗的白雪雁。这跟人类很不一样。白人跟黑人的孩子不会是全白人或者全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