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嘴潜鸟(学名:Gavia adamsii)为潜鸟目潜鸟科下的大型水禽。白嘴潜鸟外形和北美大潜鸟(北极潜鸟G.immer)很相似,因此有的学者将它作为北极潜鸟的一个亚种。但多数学者因为它们的繁殖区在北美重叠,而且个体大小、嘴的颜色和形状亦不相同(白嘴潜鸟较大,嘴较淡),因而将它单独作为一个独立种。
白嘴潜鸟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偶尔亦有单只活动在较大的湖泊和海上,不出现在小的水塘。在水中身体下沉较深,颈伸直,头向上举,嘴向上倾斜。飞行时头颈向,前伸直,两脚伸出尾后。飞行速度快,但从水面起飞困难,需要助跑。叫声高而粗。通常于海上无声,但在繁殖地发出假声尖叫。
白嘴潜鸟主要以鱼类为食,也吃水生昆虫、甲壳类、软体动物和其他无脊椎动物。觅食方式通过潜水,通常在苔原湖泊和海上觅食。
白嘴潜鸟春季迁徙于4-5月,5月末6月初到达繁殖地。秋季于9-10月迁徙,10-11月到达越冬地。中国为少见冬候鸟。
白嘴潜鸟繁殖期6-8月,繁殖于北极和亚北极苔原和苔原森林地带。营巢于苔原湖泊岸边,巢由枯草堆积而成,极为简陋。每窝产卵1-2枚,通常2枚。卵褐色、具小的暗褐色斑,卵的大小为80-95毫米×53.5-66毫米,平均89毫米×56.9毫米。
白嘴潜鸟的种群数量由于受到不可持续的捕猎而快速下降,其具体数据需要进一步量化。2007年,一份来自于白令海峡地区约1000只白嘴潜鸟的记录表明,捕猎是该物种生存的最大威胁。在白嘴潜鸟的繁殖地和越冬地,白嘴潜鸟都会受到沿海石油泄漏的威胁。在阿拉斯加极地滨海平原的繁殖地带,白嘴潜鸟有90%的巢位受到石油天然气的开发用地的威胁,29%的巢位处于用于石油天然气运输的广阔地带。越冬时期的白嘴潜鸟则可能受到重金属污染和渔网缠绕的威胁。气候变化可能成为该物种未来的威胁,而其种群相对较低的繁殖率和特殊的栖息地需求也是其种群威胁的部分因素。
2006年,美国的鱼类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合各合作伙伴提出了一个旨在保护阿拉斯加西部和北部的白嘴潜鸟和减少其种群威胁的协议。而当前需要获取其种群数量,建立监测项目来观察白嘴潜鸟的种群趋势,评估捕猎的水平并且采取控制措施,评估比较生态和气候变化对种群可能造成的影响。
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2004),评估等级——未予评估(NA,中国为边缘分布区)。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ver 3.1:2010~2018年——近危物种(NT)。
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
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