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爪鲵(学名Onychodactylus zhangyapingi)为有尾目小鲵科爪鲵属动物,身段修长,皮肤光滑,背部通常呈现黑、黄相间的大理石花纹,细长的头部带有圆角的口鼻部,两只大而突出的眼睛,四肢粗壮。2007年5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与吉林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开展小鲵物种研究与调查时,意外在吉林省临江市黑松沟发现奇异小鲵,经过实验室遗传学分子实验,2013年3月确认为小鲵新物种,并命名为吉林爪鲵。
吉林爪鲵分布在海拔在330米~560米的长白山区落叶阔叶混交林中的潮湿、阴凉的小山间溪流区域内。其生活于湿润、凉爽的山区溪流,水温一般6℃-14℃。栖息地都有一层厚厚的鹅卵石河床及苔藓覆盖的岩石,便于其藏身与栖息,同域分布的物种有东北小鲵、东北林蛙、东方铃蟾、蟾蜍等两栖类动物。吉林爪鲵主要吞食蛞蝓蜗牛、鞘翅目、直翅目等有害昆虫。
吉林爪鲵对环境要求非常苛刻,要求水质必须是山泉水。“亚成体的吉林爪鲵有鳃,长大后就慢慢退化掉了,变成用皮肤呼吸,所以对水质的要求很高,有污染就存活不了。”爪鲵的生活环境的特殊性,要求栖息地必须是深山流动的溪流中,因此对生态环境的要求非常苛刻,这种特定环境的栖息地的保护尤其重要”。
吉林爪鲵是卵生,它的卵的样子和产卵的地方有些特别。5月初到6月初为繁殖季节,它将卵产在阴湿岩壁附近的流溪中,卵是透明的纺锤形的像胶囊一样的,卵的一端像手柄一样固定在水草、枯枝上或悬挂在被水淹没的岩石上,“卵胶囊”长18毫米~40毫米,径粗6毫米~10毫米,每一“卵胶囊”内有卵6粒~12粒。卵略呈椭圆形,淡黄色,卵径约为3.5毫米×5毫米。幼体于第三年完成变态。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