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北鲵
二级别名:水蛇子
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头部扁平,眼大,舌大,尾侧扁而短。皮肤滑润为青褐色,头与背中线有黑檄色纵纹,腹面浅灰色。
详细介绍
极北鲵别名水蛇子可堪称“活化石”,是距今有2亿3千年进化史的古珍稀动物。2022年4月,东方红林业局有限公司摄影爱好者在东林经营所采风时,在路边小溪流中发现有两条较为罕见的极北鲵。
栖居环境潮湿,多在沼泽地的草丛下或洞穴中。黄昏或雨后外出觅食,多捕食小型有害昆虫及小动物,以昆虫、蚯蚓、软体动物、泥鳅等为主。7月炎暑的午间匿居在洞穴深处;10月开始冬眠,4月出蛰。4月上旬至5月繁殖,产卵袋1对,并黏附在水内的枯枝上。产卵后回返陆地生活。
天敌主要是其它蛙类的蝌蚪,其发育时期与极北鲵重合,但蛙类蝌蚪发育快,体型大,吞食力强,常以极北鲵幼体为食物。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分布范围
国内分布于黑龙江(漠河、哈尔滨、北安等)、吉林(安图、敦化、汪清等)、辽宁(康平、昌图)、内蒙古(满洲里、额尔古纳)、河南(商城)。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蒙古、朝鲜、日本(北海道)。
生活于海拔200-1800m的丘陵山地。
习性形态
头部扁平呈椭圆形;吻端圆而高,无唇褶;无前颌,有纵长的额顶卤,犁骨齿列呈V形。躯干部背、腹略扁;尾侧扁而较短;尾末端尖。头体背面多为棕黑色或棕黄色,体背面呈现3条深色纵纹,背正中有1条若断若续的深色纵脊纹,有的个体为深色斑点;腹面浅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