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巴巴鲵
二级别名:
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生活时头部棕褐色杂以少数金黄小斑,体、尾正中部位为金黄色与少数深褐色交织成的不规则云斑块。
详细介绍
生境:该鲵生活于海拔1770~1860m的小山溪及其附近,流溪水量小,坡度不大,水底多碎石,溪边以草本植物和灌丛为主。
习性:成鲵营陆栖生活,白天多隐蔽在小溪边或附近的石块下。成鲵主要捕食昆虫和虾类。繁殖期,雌鲵产卵袋一对,一端相连成“柄”,黏附在石块底面,另一端漂于水中。卵袋长39~79mm,中段直径10~11mm,其自然弯曲似香蕉状形;卵粒单行排列在卵袋内,每一袋内有卵6~11粒,每一雌鲵产卵13~20粒。幼体全长达60mm以上时,外鳃逐渐萎缩至变态成幼鲵。
繁殖季节:5月,6月。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分布范围
中国特有种,分布于四川、陕西、河南。
生活在海拔1700m左右的山区。
习性形态
头扁平,躯干近圆柱状,背腹略扁,无唇褶,眼后至颈侧有一条细纵沟,在后部弯向下方;体尾背面金黄色与深棕褐色交织成云斑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