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溪鲵为小鲵科山溪鲵属的两栖动物。生活在海拔1500~3950米的山区流溪内,水流较急;溪两岸多为杉树和灌丛,枯枝落叶甚多,溪内石块较多,常因雨水冲刷及倒木而阻塞溪面。成鲵多栖息于碎石或腐木下,被翻出后,常弯曲不动,体色与溪底相似,不易发现;捕捉时,因体表有大量黏液而非常滑腻,不易捕捉,脱逃后即迅速潜入混水处或其他石下隐蔽,有时也发现有的成体在溪边树根下的湿润泥土中,流溪源头、泉水沟的石下或在流溪汇入大河的入口岸边石下都有其踪迹。曾将获得的成鲵和幼鲵喂养在同一瓷盆内,发现成鲵有追逐和吞食幼鲵的现象。该鲵在溪内捕食水虱和毛翅目、襀翅目等的幼虫,也捕食虾类。
4~7月,在成鲵生活环境中,水温8℃左右时,可采到略弯曲的卵胶袋,呈“C”形或香蕉状。成对的卵胶袋基部一端相连成柄状粘贴在石块下或枯枝上,另一端游离于水中,随水摆动;孵化出的幼体从游离端逸出,幼体一般均分散活动,多在溪边缓流处。在宝兴县4月16日获得卵胶袋,卵已发育至囊胚期。雌性产卵量:15~52(35.3±14.60,n=5)粒,其中木里者平均为52.39粒,普雄者为15粒,峨眉者为20~41粒。2002年4月28日谢锋等在四川洪雅瓦屋山海拔2550米的山溪内发现卵胶袋3对。
在中国四川宝兴、大凉山地区群众常常捕捉该鲵的习惯。一些地区捕捉量过大,资源受到严重破坏,不少地区已经渐危或濒危,建议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