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小鲵
二级别名:台湾小鲵、阿里山小鲵、土龙
基本信息
显著特点
头扁平,躯干长约为头长的3倍; 尾末端钝尖。体背面皮肤光滑,背脊中央有一条纵沟。
详细介绍
阿里山小鲵是小鲵科小鲵属的一种动物。生活于海拔2000~ 3650 m植被繁茂的中、高山区。成鲵常栖于林下流溪缓流处、沼泽和苔藓丰富的地方。3~4月可在流溪内发现成鲵,7月中旬可见到幼体,可能在流溪内繁殖。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近危(NT) 。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易危(VU) 。
注意:非法捕杀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将受到刑法制裁。
分布范围
中国特有种,分布于台湾(阿里山、玉山至大武山)。
生活于海拔1800-3650m植被繁茂的中、高山区。
习性形态
头扁平,头长大于头宽;吻端匠圆,鼻孔靠近吻端,无唇褶;无门;犁骨齿列呈1形,内支甚长,后段呈弧形,左右不相连。背面深褐色、茶褐色或浅褐色,个体小者偏黑褐色,多数个体无斑纹,有的密布黄褐色小圆点;有的个体背面散布白色小斑点;腹面色浅,略带乳黄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