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按类别>>两栖动物>>有尾目

东北小鲵

2022-10-20 14:49:37 360

东北小鲵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征

头部扁平,头长大于头宽;吻端纯圆,无唇褶;无囱门,犁骨齿列呈V形。躯干圆柱状而略扁;尾基部近圆形,向后逐渐侧扁,尾背鳍褶明显,尾末端钝圆。头体背面呈黄褐色、绿褐色或暗灰色,其颜色可随环境而变化,其上有黑灰色斑点,有的居群体背面无斑点;体腹面灰褐色或污白色。

东北小鲵的分布范围及栖息地

国内分布于黑龙江(宾县、尚志、五常、镜泊湖、松花江流域等)、吉林(白河、汪清、和龙、、吉林市郊区)、辽宁(岫岩、新宾、盖州市熊岳城镇、庄河、千山、桓仁、鞍山市郊区、宽甸、清原、本溪、大连市郊区、丹东市郊区、凤城、普兰店市城子坦镇、瓦房店等)。国外分布于朝鲜、韩国。

东北小鲵生活在海拔200-300m的丘陵山地,主要选择陆地上阴暗潮湿的石缝、土穴、水洼地边的枯枝落叶下作为栖息位点。

东北小鲵的详细介绍

东北小鲵非繁殖期时营陆地生活,昼伏夜出、雨天也外出活动,常在流溪两岸山坡的枯枝落叶层、乱石、倒木下或草丛中活动和觅食;6-8月的活动范围较大,可扩展到山坡草丛或农田内。9月开始逐渐向越冬地迁徙,10月初入蛰。越冬一般在向阳背风而潮湿地带的枯枝落叶层较厚的树根下、松软土壤中、乱石堆里、草垛下。翌年3月末4月初出蛰。


东北小鲵成体捕食多种昆虫的成虫和幼虫,如蛾类、黏虫、蛆以及虾类、蛞蝓等,其中有些种类属有害动物。


4月中旬至5月下旬为东北小鲵的繁殖期,4月下旬为产卵盛期。该鲵的产卵场多在静水坑、水塘、水沟以及流溪缓流处,尤其在小水湾较多。产卵行为多在夜间进行,雄鲵一般先进入产卵场,等待雌鲵。雌、雄鲵相遇后,即相互追随,雄鲵常以吻部触及雌鲵头部和泄殖腔孔部位,尾部急速抖动,可持续1小时左右。此后,雌鲵爬上水内枯枝或石块上,张开泄殖腔孔排出白色黏稠的卵胶袋“柄”粘附在枯枝或石块上,当先后或同时排出一段卵胶袋时,1条或多条雄鲵迅速接近雌鲵并以四肢紧抱卵胶袋或以嘴衔住卵胶袋往外拉。当雄性的泄殖腔孔接触卵袋时即排出大量乳白色精液;雄鲵排精时,不断张口,后肢反复蹬踹,将精液搅拌成絮状并粘附在卵袋上,即完成体外受精。


受精卵在卵胶袋内发育,随着胚胎的发育,袋内的胶状物逐渐液化,袋壁变薄,孵化的幼体均从游离端破膜而出,进入水体。此时幼体平衡枝尚存,沉入水底生活1-3天以后即可游动。幼体早期以水蚤为食,随后多捕食水丝蚓等;在外鳃逐渐萎缩期间常浮到水面呼吸;当外鳃消失后,即登陆营陆上生活。


东北小鲵种群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森林砍伐和水污染引起其栖息地的破坏和退化。该种在其分布区内较为常见,但总体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

3_九雷图片转换器.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