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黑疣螈是蝾螈科、疣螈属两栖动物。与红瘰疣螈相近,但该种体尾背面为一致的棕黑色或仅头部、体侧瘰粒、尾部、四肢上或多或少为暗橘红或暗橘黄色。
该螈在中国生活于云南西部陇川县户撒(Hotha valleys)的亚热带山谷,海拔为1524米左右。生活在热带、亚热带潮湿草地或陆地上,常钻入淤泥或水下石缝内休息,不时浮到水面呼吸。。在8、9月份雨后常出来活动觅食,喜食蠕形动物、昆虫等。白昼常伏在岩石上,见有猎物窥视后吞食,摄食时也有彼此争食的现象。最适宜的温度为18~25℃,活动频繁,10℃开始不食入蛰。冬眠昏睡期为11月下旬至翌年元月。11月下旬的平均气温为15.5℃(15~16℃),12月平均气温为13℃(4~19℃),元月平均气温为11℃(10~13℃),翌年2月至3月为入蛰后期,2月平均气温12℃,翌年3月平均气温15.5℃(15~16℃)已苏醒,翌年4月20℃时已恢复正常活动。
该螈交配时无抱握行为,有摆动尾部的行为。卵可产在水中,也可产在陆地上;一尾雌螈窝卵数为150粒,卵径2毫米,动物极棕黑色,植物极乳白色;孵化和在水中发育的时间随气温(水温)变化较大,在10~12℃的条件下10~20天孵化,刚孵化出的幼体全长12毫米。
全球分布情况不详。中国重点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显示,云南有68000条,西藏有5000条。1998年5月元江县2次考察共采获红瘰疣螈标本7条。1985-1986年,张玉霞在广西桂林独秀峰下南边及独秀峰北边的孔明台处,采到6条成体标本。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1月4日)——Ⅱ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