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魾的名字来源于其胸鳍上的橘黄色,而不是因为它产自红河。红魾性凶猛,猎食性,主食小型鱼类、亦食蛙类及虾类。约在5~6月份繁殖。红魾和魾的最大区别在于眼径大小,红魾眼径比例4.1~8.1 %HL,魾10.9~11.4 %HL,红魾的胸鳍鳍条数更多,有12~13根,魾只有9~12根。另外红魾体型较大,最大体长可以达到100cm,而野外捕获的最...
魾拉丁学名Bagarius bagarius,为辐鳍鱼纲鲶形目吸口鲶科魾属的其中一种,俗名面瓜鱼。魾是肉食性鱼类,性凶猛,猎食性,靠嗅觉觅食主食软体动物及小型鱼类,嗜食腐尸亦食蛙类及虾类。约在5-6月份繁殖。对其野生状态数量不甚了解。但常可见到。近数十年来,由于产区人口剧增,电、毒、炸等有害捕捞方法的使用较为普遍,致使...
是鮡科鱼类中分布海拔最高的种类,可以分布到海拔约4500米的水域。黑斑原姚主要生活于石隙中,以昆虫卵或幼鱼为食。黑斑原鮡的染色体数目2n=48,同时还存在2n=42与2n=44两种核型。谢从新等通过研究采自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黑斑原姚样本发现黑斑原姚除在腹腔内具有正常肝脏外,在皮肤与体壁肌肉之间分生出一个与腹腔内肝脏连接的...
青石爬鮡拉丁学名Euchiloglanisdavidi(Sauvage, 1874),是鮡科石爬鮡属的一种鱼类。青石爬鮡是淡水底层鱼类。活动性小,生活于急流石穴中,以吸盘状的鳍吸附于石上。主要摄食水生昆虫及幼虫(如毛翅目石蚕、半翅目、积翅目、蝉游目、鳞翅目等),亦吃蚯蚓,次要食物是叶子、固着性藻类。肠长为体长的0.5-0.6倍。肉味鲜美,有...
长丝黑鮡拉丁学名Gagata dolichonema,喜以头躯腹面隐伏于水底岩石表面,以冲跳式动作捕食和游动。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金氏䱀(Liobagrus kingiTchang,1935)是钝头鮠科䱀属的一种动物。金氏䱀是小型鱼类,喜流水,主食水生昆虫以及小鱼小虾等。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成吉思汗鱼拉丁学名(Pangasius sanitwongsei),是东南亚湄公河,湄南河流域原生鱼种,为大型肉食性鱼类,整个湄公河乃至湄南河流域最凶猛的鱼类。主要吃甲壳类及鱼类。它们是会迁徙的。它们一般会在季风季节前产卵。成吉思汗鱼是肉食性鱼类。可与龙鱼,巨骨舌鱼,狗仔鲸,铅笔等大型鱼混养。此鱼性凶猛,不宜与小型鱼和...
昆明鲇(学名:Silurus mento),外文名Kunming-lakecatfish,属鲇形目鲇科鲇属,为中国特有种。昆明鲇为肉食性鱼类,喜生活于湖岸多水草处,白天隐于水底,晨昏活泼索食。昆明鲇原为滇池常见鱼类,为食用经济鱼类之一。由于产地周边人口急骤增多,大量生活污水泄入湖内,使湖水富营养化;其次工业废水注入湖中造成水质恶化...
斑鳠,Mystus guttatus,斑鳠是鲿科鳠属的一个物种,也叫做魽鱼、芝麻魽、白须魽,在广东农村也有叫剑鱼,钳鱼的。个体大,一般常见个体为1-2公斤,个体大者也有5-10公斤,最大者可达15公斤。斑鳠主要以甲壳类、昆虫类、鱼类、环节动物、植物碎屑等为食, 其中甲壳类的出现频率高达78.6%, 水生昆虫的出现频率为45.8%。其食物类...
厚唇原吸鳅拉丁学名Yaoshania pachychilus(Chen, 1980),为平鳍鳅科原吸鳅属的一种鱼类。厚唇原吸鳅于1980年由陈宜瑜院士在中国广西大瑶山发现,当时分类在原吸鳅属下。2012年,将其归入新属瑶山鳅属之下。该鳅属为平鳍鳅科瑶山鳅属的鱼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厚唇原吸鳅主要以附生于石上的固着藻类为食。也可喂食人工沉底饲...
小体高原鳅,Triphophysa minuta(Li,1966),是鳅科高原鳅属的一种个体较小的鱼类。栖息于新疆广阔的地域内。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湘西盲高原鳅(T.xiangxiensis)为鳅科高原鳅属的鱼类,是一种冷水性洞穴鱼类,仅分布于湖南湘西沅江水系,为我国特有种。1984年在湖南省湘西州龙山县某地下河发现了盲鱼;1986年杨干荣等对采集到的3尾盲鱼标本的形态学做了简单描叙,并定名为湘西盲条鳅。1992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陈银瑞等对模式标本分析后,根据根...
拟鲶高原鳅学名:Triplophysa siluroides(Herzenstein, 1888),为鳅科高原鳅属的一种鱼类,为鳅科鱼类中最大的种。拟鲶高原鳅常喜潜伏于干流、大支流等水深湍急的砾石底质的河段,也栖息于冲积淤泥、多水草的缓流和静水水体,营底栖生活。拟鲶高原鳅曾为产地的经济鱼类。由于高原鱼类生长十分缓慢,而在黄河上游一带优...
无眼平鳅拉丁学名Oreonectes anophthalmusZheng,在武鸣发现的无眼平鳅是我国最早发现的盲鱼种之一,是世界上第二个报道的无眼无色素的鳅科鱼,数量极少,无眼平鳅对物种种质系统演化研究地位极高。无眼平鳅为溶洞鱼类,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栖息在岩洞的地下河流内,水流清澈,水温低。在溶洞的特殊生境中生活是长期适应的...
长薄鳅(学名:Leptobotia elongata)为鲤形目鳅科薄鳅属的鱼类,是鳅类中的巨人,是世界最大的鳅类之一。长薄鳅为温水性底层鱼类,喜栖于江河中上游江段,江边水流较缓处的石砾缝间,常集群在水底砂砾间或岩石缝隙中活动。江河涨水时有溯水上游的习性。长薄鳅属底栖凶猛肉食性鱼类,主要以小鱼、水生昆虫、虾、大型浮游动物...
黄线薄鳅(学名:Leptobotiaflavolineata)为辐鳍鱼纲鲤形目沙鳅科薄鳅属的其中一种,是中国的特有物种。黄线薄鳅长得很像嘎鱼,但大的要比嘎鱼大许多。十渡人叫“边干(鞭杆)”,密云人叫“边瞎子”,东北人叫“牛尾巴”。黄线薄鳅为底层鱼类,喜栖于山溪水流较缓处的石砾缝间,常集群在水底砂砾...
红唇薄鳅,Leptobotia rubrilabris(Dabry de Thiersant, 1872),属鲤形目,鳅科,薄鳅属的一种鱼类,是长江上游特有鱼类。红唇薄鳅个体较大,仅次于长薄鳅。有食用价值。种群数量较小,许多水系和江段都难捕到。50年代岷江中,下游渔获物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现已稀少。除了“红唇”特征,红唇薄鳅的体色变化较大,有的...
大鳞鲢(Hypophthalmichthys harmandiSauvage,1884)是鲤科鲢属的一种动物,为广东海南岛淡水经济鱼类。大鳞白鲢为广东海南岛淡水经济鱼类,多栖息于水流缓慢、水质较肥、浮游生物丰富的开阔水休。自天潜于深水,夜间上游水而摄食浮游生物.雌鱼2龄可达性成熟,雄鱼比雌鱼早熟1年。自从1959年建设松涛水库后,由于有5条...
乌原鲤拉丁学名Procypris mera (S. Y. Lin, 1933),外文名Chinese ink carp,在广西境内为普通的上等食用鱼类。乌原鲤为江河中下层鱼类,多栖息于流水深处底质为岩石的水体,亦能生活于流速较缓慢的水体底部。有短距离的洄游习性,冬季产卵后溯江上游,洪水期向下游游动。食性杂,常以口向水底岩石表面吸食底栖动植物,以小...
岩原鲤拉丁学名Procypris rabaudi,外文名Rock carp,为上等经济鱼类。岩原鲤属于广温性鱼类,其生存水温为1.5℃-37℃,生活适应温度范围为2~ 36℃ ,最适摄食长生温度18~30℃ 。水温在8~9℃ 以上时开始摄食,但摄食量占体重的比例较少,约为0.3%~0.5%,水温31~31.5℃ 以上摄食欲明显减弱。水温超过35℃ 时基本上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