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鱼多在支流或干流的沿岸,成鱼则在敞水区水体的中上层游弋。行动迅速,为凶猛性鱼类,专门猎食小型鱼类。3冬龄鱼达性成熟,生殖期约在6月间,产卵地点都在上游的急流水中。产卵时间为每年的2~4月。...
多鳞白甲鱼拉丁学名Scaphesthes macrolepis,外文名Largescale shoveljaw fish,无亚种。多鳞白甲鱼为暖温性淡水鱼类。生活在海拔270-1500米、水质清澈、砂石底质的高山溪流中。分布范围窄,如泰山种群,在泰山主峰泻下的各水流中均有踪影,但海拔270米以下未见其存在,有“东不过麻塔,西不过麻套”(麻塔和麻套均为当地村...
四川白甲鱼拉丁学名Onychostoma angustistomata,为长江上游一带中型的食用鱼,其产量虽不如白甲鱼,但其肉质更佳,为产区人们日常喜食的鱼类之一。四川白甲鱼与白甲鱼相近,均为底栖性鱼类,喜生活于清澈而具有砾石的流水中。早春成群溯河而上,秋冬下退,至深水多乱石的江底越冬。常以具锐利的下颌角质边缘在岩石及其它物...
大鳞金线鲃拉丁学名Sinocyclocheilus macrolepis,为鲤科鱼类。 大鳞金线鲃生活于地下河流,以有机碎屑和底栖生物为食。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单纹似鳡拉丁学名Luciocyprinus langsoniVaillant,是鲤科似鳡属的一种动物。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平鳍鳅鮀拉丁学名GobiobotiahomalopteroideaRendahl,外文名eight-whiskergudgeon,属于鲤科鳅鮀亚科鳅鮀属,为我国特有种。平鳍鳅鮀对生活条件要求较高,稍受外界因素干扰,如水土流失、泥沙含量上升等水体小生境的变化,都会对其生存产生较大的影响。加之有害渔法的伤害,致使种群数量显著贾少。列入《中国濒危动物...
长鳍吻鮈拉丁学名Rhinogobio ventralis,是鲤科、吻鮈属的一种鱼类,无亚种。长鳍吻鮈春、夏季活动范围广泛,常在急流险滩,峡谷深沱、支流出口觅食活动。秋冬季节,因水温降低,逐渐游向峡谷深沱越冬。长鳍吻鮈的主要食物是淡水壳菜、河蚬;其次为蜻蜒目、鞘翅目幼虫及其他水生昆虫。长鳍吻鮈产卵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下...
拉丁学名Rhinogobio nasutus,是一种水产动物,属于辐鳍鱼纲,分布于我国甘肃等地域。具体资料不详。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圆口铜鱼拉丁学名Coreius guichenoti,是鲤科、铜鱼属鱼类。圆口铜鱼为长江上游地区重要的经济鱼类,常见个体以0.5~1千克为多,最大可达3.5~4千克。圆口铜鱼的人工驯养已经在中科院水生生物所获得成功,四川部分地区已经开始进行人工养殖。圆口铜鱼为下层鱼类,栖息于水流湍急的江河,常在多岩礁的深潭中活动。食性杂,以...
北方铜鱼拉丁学名Coreius septentrionalis (Nichols),外文名Northernbronze-gudgeon,为鲤形目鲤科铜鱼属的淡水鱼类,俗名鸽子鱼,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北方铜鱼常成群活动。冬季潜伏于深水处的岩石下或深沱中,开春溯游产卵。生殖期为5-7月,成小群或不分群产卵,卵沉性,但可随水漂流发育。9-10月份退至下游。幼鱼食其它鱼...
山白鱼拉丁学名Anabarilius transmontana,为鲤科白鱼属的一种鱼类,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山白鱼小型鱼类,喜居缓流水环境,在湖泊或江河中都能生长、繁殖。曾为云南大屯湖中的重要渔业对象,由于该湖几经干涸,致使该种鱼类几乎绝迹。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杜绝野味。维护生态平衡,人人...
多鳞白鱼拉丁学名Anabarilius polylepis,是中国云南独有的一种鱼种。多鳞白鱼主要食物为水草,其次是小鱼和小虾。1冬龄可达性成熟,每年春初,亲鱼成群游向近岸砾石滩产卵。在昆明桃花盛开时期,多鳞白鱼繁殖特别快,因此得名桃花白鱼。又因它比分布于同一水域的另一种白鱼长得快,故又称大白鱼。曾是产地主要渔业对象之一...
鯮在拉丁学名Luciobramamacrocephalus,外文名longspiky-head carp,一种大型掠食鱼类,我国特有种。鯮为大型经济鱼类,性凶猛,喜独剧居。30厘米以下个体一般活动于水体中上层,较大个体多栖息在中下层。具有江湖半洄游习性。雄性4冬龄、雌性5冬龄达性成熟。生殖期为4~7月,成熟亲鱼上溯至江河水流较急的场所进行繁殖,产浮...
稀有鮈鲫拉丁学名Gobiocypris rarusYeetFu,外文名Raregudgeon,属鲤科鮈鲫属。本属仅有1种,为我国特有种。稀有鮈鲫主要以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繁殖季节为3-11月,在人工授精条件下可周年繁殖。在适宜的水温和充足的饵料条件下,孵出后4个月左右即可达性成熟并产卵,一般每尾雌鱼一次可产卵300粒左右...
唐鱼拉丁学名Tanichthys albonubes,外文名White Cloud Mountain Minnow,无亚种。唐鱼习性较胆大,性活泼、温和。虽分布于亚热带,尚能耐寒,当水温低至5℃时,仍能正常生活。为杂食性小型鱼类,以食浮游动物和腐殖质为主。唐鱼在水温约23.3℃时产卵繁殖,卵无基性,为沉性卵,产卵后约2天仔鱼即孵出。孵出约35日龄卵黄耗尽...
胭脂鱼拉丁学名Myxocyprinus asiaticus,无亚种。胭脂鱼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恐龙统治的中生代。胭脂鱼最早的祖先叫做原始骨鳔鱼,据研究,这种鱼在侏罗纪的晚期出现在南美洲。原始骨鳔鱼有两大类:一种是原始脂鲤类;另一种是蛤类,这两大类后来到达了非洲。随着地球不断运动,非洲和南美洲在白垩纪的中期开始分离,所以在两大...
双孔鱼拉丁学名Gyrinocheilus aymonieri,是中国云南特有种。双孔鱼的口部形成吸盘状,借以吸附在石块等表面,铲食石块表面的藻类。作为观赏鱼饲养在水族箱中,能铲食玻璃表面及箱底的苔藓、藻类等,使水体清澄、玻璃明亮,故称其为“清道夫”或“食藻鱼”。喜欢栖伏于山区河溪底质多石的河流中,多栖息于急流处,能在静水中...
鲥的拉丁学名是Tenualosa reevesii,外文名Hilsa herring 、Seasonal shad 、 Reeves’ shad,无亚种。鲥(Tenualosa reevesii)是在1846年,由苏格兰海军外科医生及博物学家理查森(John Richardson,1787-1865),在《大英科学促进协会报告(Report of the British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中《中...
花鳗鲡拉丁学名Anguilla marmorata,外文名Marbled eel、Giant Mottled Eel,无亚种。1824年,法国动物学家夸伊(Jean René Constant Quoy,1790-1869)与法国博物学家盖马德(Joseph Paul Gaimard,1796-1858),在乌拉妮号航行报告(Voyage autour de monde, entrepris par ordre du Roi, exécut sur les corvettes de...
史氏鲟拉丁学名Acipenser schrencki,外文名Amur Sturgeon,具有个体大、寿命长、幼鱼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等特点,集观赏、美食于一体。史氏鲟系动物食性鱼类,其消化系统中,既有硬骨鱼类的幽门盲囊,又有软骨鱼类的瓣肠因此有很高的水化吸收功能,成鱼以水生昆虫及水生昆虫幼体、软体动物、底栖甲壳类、八目鳗幼体等为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