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鱼为暖温性底层结群洄游鱼类。一般栖息于软泥或泥沙质海区,其垂直移动现象,会进入河口区。厌强光,喜混浊水流,黄昏时上升,黎明时下降,白天常栖息于底层或近底层。鳔能发声,在生殖期会发出“咯咯”的声音;在鱼群密集时的声音则如水沸声或松涛声;生殖季节在初夏,会群聚洄游至河口附近或岛屿、内湾的近岸浅水域,...
大黄鱼为暖湿性近岸洄游性鱼类,常栖息于水深60米以内的中下层,喜浊流水域,黎明、黄昏或大潮时多上浮,白昼和小潮时下沉。具集群习性,在生殖季节集群由外海游向近岸,形成渔汛。渔汛分春秋两汛,春汛一般在4~6月,渔场集中在苏浙、闽各处近海的产卵区,进入长江口及毗邻海区的大黄鱼,主要系在大载洋和岱衢洋产卵和索铒...
乌鳢为底栖肉食凶猛性鱼类,平时喜生活在沿岸泥底水草丛生的浅水区,潜伏在水草中等待时机追捕食物,夜间有时在水的上层游动。仔鱼以浮游动物为食;幼鱼以水生昆虫、小虾和小鱼为食;成鱼则捕食其他鱼类。...
生活于江河干流、平缓的河湾、湖泊和水库的中上层,幼鱼及未成熟个体一般到沿江湖泊和附属水体中生长,性成熟时到江中产卵,产卵后大多数个体进入沿江湖泊摄食肥育,冬季湖泊水位跌落,它们又回到江河的深水区越冬,翌年春暖时节则上溯繁殖。为温水性鱼类,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5~30℃,能适应较肥沃的水体环境。性情温驯,行...
鲢鱼一般栖息于江河干流及附属水体的上层。性活泼,善跳跃。刚孵出的仔鱼随水漂流;幼鱼能主动游入河湾或湖泊中索饵。产卵群体每年4月中旬开始集群,溯河洄游至产卵场繁殖。产卵后的成鱼往往进入饵料丰盛的湖泊中摄食。冬季,湖水降落,成体多数到河床深处越冬,幼体大多留在湖泊等附属水体深水处越冬。冬季处于不太活动的状...
青鱼性格没有草鱼活跃,但力气比草鱼大得多。青鱼属肉食性鱼类,青鱼以水底层的软体动物为主要食物来源,尤其喜食螺蛳肉,所以青鱼又被人们叫做螺蛳青。青鱼也吃蚬、蚌、虾、蜻蜓、幼虫、水虫等,在人工养鱼场中,青鱼自然以人工投放的颗粒性植物饵料为主。麸皮、糠粉、熟红薯、豆粉、米粒、青草也是青鱼的饵料。青鱼在不同...
鲫是典型的底层鱼类之一,适应能力非常强,在pH值为4或pH值为9的水质中均能存活,甚至在含有矿物质的泉水、污水及工矿废水中也能生活。此外,它能耐严寒(如-10℃至-15℃),在酷暑气候及低氧环境也有较强的忍耐能力。鲫对低氧的适应能力很强,溶氧量在2毫克/升以上便能正常生长,低至1毫克/升呼吸受到抑制,窒息致死的氧阈...
因食草,故名(明李时珍)。《尔雅》又名鲩,同鰀(《广韵》);又名鯶。晋郭璞注“今鯶子,似鳟而大”。李时珍称“其性舒缓,故日鲩、曰鰀。俗名草鱼”。东北名草根鱼;北京名草包鱼;河北省因其头宽厚,文名厚子鱼。因其色较淡,亦名白鲩。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
尖鳍鲤是鲤科鱼类中长期生活在我国南海少数河口咸淡水水域中的特有种类,食性较杂。在自然条件下,以摄食水生无脊椎底栖生物(如腹足类、瓣鲤类及多毛类)为主。兼食自游生物和其它动、植物性饵料(如小鱼、小虾、水草、藻类等)。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能摄食菜饼、豆饼、麸皮、四号粉、人工配合饲料等各种人工饵料,以含35%以...
鲤为淡水中下层鱼类,杂食。对生存环境适应性很强,栖息于水体底层,性情温和,生命力旺盛,既耐寒耐缺氧,又较耐盐碱,在小于7克/升的咸水中生长良好,最适宜含盐量为1~4克/升。最适宜的水温在20~32℃之间,最适宜繁殖的水温22~28℃。最适宜生长的pH值是7.5~8.5。鲤鱼属杂食性鱼类,幼鱼主要摄食轮虫、甲壳类及小型无脊...
我国沿海的带鱼可以分为南、北两大类,北方带鱼个体较南方带鱼大,在黄海南部越冬,春天游向渤海,形成春季鱼汛,秋天结群返回越冬地形成秋季鱼汛,南方带鱼每年沿东海西部边缘随季节不同作南北向移动,春季向北作生殖洄游,冬季向南作越冬洄游,东海带鱼有春汛和冬汛之分。带鱼产卵期很长,一般以4月~6月为主,其次是9月~...
三文鱼具有商业价值的品种有30多个,目前最常见的是2种鳟鱼(三文鳟、金鳟)和4种鲑鱼(太平洋鲑、大西洋鲑、北极白点鲑、银鲑)。三文鱼为冷水性鱼类。原栖息于太平洋北部,在海洋里生活了3~5年后(通常4龄达性成熟)才在夏季或秋季成群结队作生殖洄游。根据溯河时间可分为两个生物群,夏型和秋型,上溯进入中国境内黑龙江...
鲔鱼(澳门以葡萄牙语旧译为亚冬鱼),游泳速度快,瞬时时速可达160公里,平均时速约60-80公里。鲔鱼的肉色为红色,这是因为鲔鱼的肌肉中含有了大量的肌红蛋白所致。鲔鱼有50多个品种,其中多数品种体积巨大,鲔鱼的繁殖能力很强,一条50公斤重雌鱼,每年可产卵500万粒之多。鲔鱼也是一种很受欢迎的海产食材,但因经济价值...
花高头龙睛因其红白两色斑纹相嵌美妙而著称,作为观赏鱼之一,因其好看的外形而深受玩家喜爱,顶部肉瘤虽不厚实,如色泽或红、或白、或红白相间,则更受喜爱,身价也倍增。...
中华鲟是淡水鱼类中算得上个体最大、寿命最长的鱼。(白鲟灭绝后)中华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是鱼类的共同祖先——古棘鱼的后裔,距今有一亿四千万年的历史。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中华鲟由于它们自身所具有的一系列原始特征,表现出它们既是介于软骨鱼类(鲨鱼等)与硬骨鱼类之间的类群,又是硬骨鱼类中较原始的类...
白鲟是体形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因体色较浅而得名。又名琴鱼、朝剑鱼,古名鲔。它和中华鲟一样,距今已存在一亿五千万年,是中生代白垩纪残存下来的极少数古代鱼类之一。在淡水中出生,幼年时洄游到海里,然后回到淡水中产卵的鱼被称为溯河洄游鱼。这种鱼中最大的是白鲟,它们平均长2.3米,重65~130千克。鲟鱼有钻石形状、像...
达氏鲟是鲟的一种。我国特有的珍贵大型鱼类之一,外部形态与中华鲟相似。长江中生活的的三种鲟鱼之一 (达氏鲟、白鲟、中华鲟)。达氏鲟是一种古老的鱼类,作为软骨硬鳞亚纲的成员,它的许多构造在辐鳍鱼中都处于相对原始的状态——铲状的吻部遍布着洛伦兹壶腹,让它们得以在浑浊的江水中以电信号感应周遭的动态,而在它们上...
南美却有一种大鱼不怕食人鱼,不仅不怕,它们反而以食人鱼为食。这种能轻松捕食食人鱼的大鱼就是巨骨舌鱼,也叫海象鱼。巨骨舌鱼的身体构造十分独特,最突出的要数它那根锋利的“牙齿”了。和大多数淡水鱼一样,巨骨舌鱼的牙齿又小又细。但它并不主要依靠小牙齿捕食,出人意料地使用本应作为味觉器官的舌头捕食。在人类的常...
鳄雀鳝因长着和鳄鱼一样的短吻和两排匕首般锋利的牙齿而得名。是现存七种北美雀鳝中体型最大的一种。属史前鱼类,在地球上已生存1亿多年。化石始自上白垩纪。古时遍布北美、欧洲、印度及非洲,现在仅见于北美东侧、中美和古巴。鳄雀鳝行动缓慢,但它们是凶猛的伏击捕食者,它们会在水中静静等待,直到毫无戒心的鱼儿游过来,...
哈氏异康吉鳗居住在由数百(有时数千)个体所组成的群体中。最大的雄性通常会居住在这个群体的中心,将自己安置在最好的地点,以建立家园并获得食物。当它们没有藏起来时,这些鱼会像海草叶一样摇摆,因此它们才被冠以“花园”二字。哈氏异康吉鳗会花上几乎一生的时间为自己挖洞。为了挖掘该洞穴,哈氏异康吉鳗会通过收紧全...